2009年11月8日至9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主题是“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埃及是本届会议的主席国,中国是共同主席国。温家宝总理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全面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宣布未来3年中国政府推进中非合作8项新举措。
--《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宣言》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和49个非洲国家的外长和负责经济合作事务的部长,于2009年11月8日至9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
我们对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阁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阁下的领导下以及其他17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领导人的莅临下召开表示欢迎。
本着“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3周年之际,我们满意地回顾了论坛北京峰会后续行动落实情况,认为其预定目标已经实现,并探讨了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中非关系的方式和途径。
高兴地注意到,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非合作论坛已走过9年历程,不断发展壮大,展现出强大的活力与生命力。特别是论坛北京峰会的成功召开,确立了中非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在中非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我们在此重申论坛北京峰会精神,认为其所阐述的原则将长期指导中非关系发展,并推动和引领中非关系不断走向深入。
我们认为,目前国际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正处于复杂多变的时期,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仍未过去,以粮食安全、能源问题、气候变化、重大疾病防控为代表的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特别是气候变化正对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产生破坏性影响,亟须解决。
这场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影响仍在持续蔓延,特别是由于非洲经济的脆弱性,这场危机对非洲经济冲击的严重后果有可能还会进一步显现,非洲国家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困难加剧。
我们认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尤其要关注并继续努力减轻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造成的负面影响。发达国家为此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兑现在援助、减债、促进和增加投资、市场开放和准入、帮助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的承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呼吁发达国家进一步帮助非洲国家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我们特别建议采取有利于岛国、最不发达国家和内陆国的具体行动。
我们呼吁,为有效应对各类挑战和威胁,各国应根据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原则,加强沟通,彼此尊重,相互支持,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努力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与共同繁荣。
重申有必要通过改革并优先增加非洲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和其他各机构的代表性来加强联合国作用。
赞赏中国在国际场合特别是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对非洲公平与正义事业的支持。
主张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改革,推动其不断朝着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发展,并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维护开放自由的贸易投资环境。
在恪守谈判授权、坚持发展主题、尊重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多哈回合贸易谈判,呼吁在2010年成功结束谈判,实现发展目标,谈判结果应反映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关切。
特别强调非洲国家对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迫切需要,支持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正当权利。
非洲国家对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深感鼓舞,积极评价中国为应对本次金融危机所做出的重要努力,认为这些努力不仅对稳定世界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亦有助于非洲经济恢复和发展。
中国高度评价非洲在加强国家治理、解决地区冲突、推进减贫和发展、加快一体化进程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中国对非洲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面临的困难处境表示关切,主张国际社会不应为了应对危机而忽视发展问题。
中国重申支持非洲国家联合自强、自主解决非洲问题,赞赏非洲国家、非洲联盟和其他区域组织和次区域组织为此发挥的积极作用,支持非洲国家在非洲联盟、“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和区域经济共同体框架下的区域一体化建设。
中非双方认为,长期以来,中非合作成效显著,双方人民深受裨益,是南南合作的典范。新形势下,为继续深化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我们将:
――充分利用不同层次和渠道的磋商机制,加强战略对话,扩大共识,深化在多边机构中的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密切高层往来,增进政治互信,加强中非在重大事务上的沟通与配合。
――团结互助,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努力确保非洲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努力不被逆转。
――扩大互利共赢,提升中非务实合作水平。鼓励和促进相互贸易和投资,促进合作方式多样化,加强在减贫、环境保护、人力资源培训与能力建设、信息和通讯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合作,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与粮食安全等关键领域的合作。
――扩大交流,深化中非人文领域合作。加强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密切青年、妇女、民间团体、新闻媒体、学术机构的联系,增进中非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加强协作,共同推进中非合作论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非双方需要和形势发展要求,不断完善论坛机制,丰富论坛内涵,合理规划预期目标,充分发挥论坛对中非关系的引领作用,落实好论坛的各项后续行动。
――中国承诺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扩大对非投资、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强中非务实合作。
――非洲国家积极评价中国承诺,愿与中国加强协调与经验交流,努力缓解金融危机对非洲经济造成的冲击和影响。
――非洲国家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立场,支持中国和平统一大业。
--我们根据本《宣言》的精神,制定并通过《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至2012年)》。
我们对本次会议取得丰硕成果和圆满成功表示祝贺。
--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至2012年)
促进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4.9 交通
认为随着中非合作与交往的不断深入,双方交通领域发展潜力巨大,将继续鼓励和支持双方航空、海运企业建立更多的连接中国与非洲的航线。
5.发展领域合作
援助与减债
5.1.1 积极评价中国长期以来向非洲提供各种发展援助,并减免非洲国家债务。注意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有关举措力度明显加大,有助于非洲国家尽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5.1.2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尽管中国经济发展遇到一些困难,但中方承诺将继续扩大对非援助规模,重点加强与非洲国家在农业、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人力资源开发、清洁能源、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的合作。
5.1.3 中国政府决定,免除非洲所有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09年底对华到期未还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
5.2 人力资源开发
5.2.1 满意地看到,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方提供的奖学金项目和举办的各类研修班、培训班,为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做出了积极贡献。
5.2.2 中国政府将根据非方需要,继续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并注重提高培训质量。今后3年内为非洲国家培训的各类人才总计达到2万名。
5.2.3 中方将出资150万美元,支持“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在非洲实施护士及助产士培训项目。
5.2.4 非洲方面承诺将在推选参训人员以及后勤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
5.3 教育
5.3.1 双方对近年来中非教育合作不断取得积极进展感到满意,强调提高教育水平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育合作。
5.3.2 中国政府决定:
――今后3年内,为非洲国家援助50所中非友好学校。
――倡议实施“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选择中方20所大学(或职业教育学院)与非洲国家的20所大学(或职业教育学院)建立“一对一”的校际合作新模式。
――在今后3年内招收200名非洲中高级行政管理人员来华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
――继续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到2012年将向非洲提供的奖学金名额增至5500名。
――加大为非洲国家中小学、职业院校培养和培训师资的力度。今后3年为非洲国家培训1500名校长和教师。
――继续推进孔子学院的发展,增加汉语教师来华学习奖学金名额,加大非洲本土汉语师资培养的力度。
5.4 科技合作与技术转让
5.4.1 适时召开“中非合作论坛-科技论坛”,并倡议启动“中非科技伙伴计划”,帮助非洲国家提高自身科技能力。
――今后3年内,中方将实施100个联合研究和示范项目。
――接收100名非洲博士后来华进行科研工作。
――对所有非洲在华完成长期合作研究任务后归国服务的科研人员提供科研仪器捐助。
5.4.2 为便于非洲国家进一步了解中国近年来在高新技术及实用技术领域的科技成果,中方将于2009年12月上旬在开罗与埃及共同举办“中国科技与创新技术及产品展览会”。
5.4.3 注意到技术转让对加强非洲国家能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中方将在各领域合作中鼓励和推动对非洲国家的技术转让,重点包括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饮用水、农业、清洁能源、卫生等领域的先进适用技术。
5.5 减贫合作
5.5.1 认识到消除贫困是双方面临的艰巨任务,特别是非洲对加快减贫进程的迫切需要,双方将扩大在减贫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5.5.2 中方将继续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班等方式,与非洲国家交流减贫经验,共同提升发展能力和扶贫成效。
5.6 医疗卫生
5.6.1 认识到加强非洲卫生体系建设以及提高其应对重大疾病挑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5.6.2 高兴地看到,双方卫生合作不断深化,特别是中方承诺援建的医院和抗疟中心,将为提高非洲国家医疗卫生水平和保障人民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5.6.3 将进一步加强双方交流,特别是在共同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疟疾、肺结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继续加强双方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方面的合作。
5.6.4 中国政府决定:
――今后3年为援非30所医院和30个疟疾防治中心提供价值5亿元人民币的医疗设备和抗疟物资。邀请在援非疟疾防治中心工作的受援国专业技术人员来华培训,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项目。
――继续为有关非洲国家培训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今后3年达到3000名。
――继续做好向非洲派遣援外医疗队工作。
5.7 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
5.7.1 注意到双方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采取了积极步骤,中方在应对气候变化、森林资源培育、新能源利用、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等方面为非洲国家举办了研修与培训项目。
5.7.2 为帮助非洲国家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和加强环境保护,中方将在上述领域继续加大对非洲国家的人力资源培训,扩大双方交流与合作。
5.7.3 倡议建立中非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不定期举行高官磋商。中国政府决定,今后3年内为非洲国家援助100个沼气、太阳能、小水电等小型清洁能源项目和小型打井供水项目。
5.7.4 中方愿加强与非洲国家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合作,继续与非洲国家共享中巴(中国-巴西)地球资源卫星数据,促进其在非洲国家土地利用、气象监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5.7.5 中方将帮助非洲国家加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荒漠化地区综合治理和监测能力。
5.8 减灾救灾
5.8.1 认识到加强减灾救灾合作是中非提高防御自然灾害、消除贫困和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双方在相关领域业已进行的良好合作感到满意。中方对非洲国家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以各种方式支持和帮助中国抗震救灾表示感谢。
5.8.2 中方将与非洲国家积极分享减轻旱灾风险经验,适时派专家赴非洲开展技术推广和应用。中方计划于2010年与“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共同在非洲举办中非减轻旱灾风险国际研讨会。
5.8.3 中方将加强同非洲国家在地震等灾害监测预防、技术培训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5.9 旅游
5.9.1 注意到近年来中非旅游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游客人数不断增加,特别是中国赴非洲游客人数增长显著。非洲国家对此表示欢迎,并鼓励其国民赴华旅游。
5.9.2 认为发展旅游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双方将采取切实措施,为赴对方国家和地区旅游提供便利。中国政府将根据非方要求,给予更多条件具备的非洲国家“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地位。
5.9.3 中方重申支持中国企业对非洲旅游业进行投资,并加强对非洲旅游目的地国的推介。
6. 人文交流与合作
6.1 文化
6.1.1 满意地看到,近年来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成果丰富。认为中国和非洲都拥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同意加强中非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以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
6.1.2 将继续致力于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决定:
――适时召开“中非合作论坛-文化论坛”,加强双方政府间文化部门的定期磋商。
――继续积极落实中非双边政府间文化协定执行计划项目,并对落实情况进行中期评估。
――共同打造中非文化交流“文化聚焦”品牌,逢双年在中国举办“非洲文化聚焦”活动,逢单年在非洲举办“中国文化聚焦”活动。
――认真执行“中非文化人士互访计划”,加强中非文化艺术管理部门以及文化艺术界专业人士间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合作,在非洲增设中国文化中心,为中非文化交流常态化以及公众了解、研习提供便利。
――利用网络等新技术手段传播双方的文化,增加相互了解。
6.2 新闻
6.2.1 将继续加强中国和非洲各国政府新闻主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支持每年举办非洲国家政府官员新闻研修班。
6.2.2 推动中非新闻部门负责人、编辑和记者的互访,支持双方新闻机构互派记者,鼓励双方新闻媒体加强对双方的客观公正报道。
6.2.3 加强双方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方面的合作,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
6.3 学者、智库交流
6.3.1 注意到加强双方学者、智库交流,对促进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6.3.2 倡议实施“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通过举办研讨会、学者互访、合作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加强双方学者、智库的合作与交流。
6.4 民间与青年、妇女交流
6.4.1 注意到民间交流有助于增进双方相互了解,对深化中非友谊发挥着重要作用,双方将继续致力于加强民间往来。
6.4.2 认为中非青年增进交流为中非传统友谊注入了新的活力,符合双方需要。对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非青年交往活跃表示满意。
6.4.3 决心继续增进青年一代的对话与交流,增进双方青年组织和广大青年在青年事务、社会发展、文化体育、志愿服务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6.4.4 支持突尼斯的倡议,将2010年定为“国际青年年”并由联合国和其他有关国际组织主办召开国际青年大会。
6.4.5 注意到“中非合作论坛-妇女论坛2009”在开罗召开取得的成果及发表的《中非合作论坛-妇女论坛2009宣言》,认为该论坛有助于增进和发挥妇女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丰富中非传统友谊内涵。
6.4.6 意识到促进性别平等、提高妇女地位的重要性,决心加强中非妇女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专题研讨、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这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6.5 体育
6.5.1 中方对非洲国家积极支持和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表示感谢。双方同意继续扩大体育交流与合作。
6.5.2 中方将积极支持2010年1月在安哥拉举办的非洲杯足球赛和首次在非洲大陆举办的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预祝两场活动都取得圆满成功。
6.6 世博会
中方对非洲国家积极参展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表示感谢。为充分展示非洲的经济发展、进步、机遇和文化,促进世界人民更多、更好地了解非洲,中方决定为非洲国家参展提供相应支持。非洲国家对此表示感谢,并预祝世博会取得圆满成功。
7. 中非合作论坛
7.1 满意地看到,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建立了包括部长级会议、中非外长级定期政治对话、高官会议及中方后续委秘书处与非洲驻华使团磋商等后续机制及程序。认为论坛已成为中非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
7.2 意识到随着中非关系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论坛建设。鼓励和支持中非有关对口部门在论坛框架下举办分论坛,促进双方职能部门合作。
7.3 根据论坛后续机制程序的规定,决定2012年在中国召开第五届部长级会议,此前于2011年在中国召开第八届高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