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

 

2006年11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 在北京举行,峰会主题为“友谊、和平、合作、发展”。会议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 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中非领导人一致同意建立和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了对非务实合作的8项政策措施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和48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代表团团长,于2006年11月4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峰会。


我们高度评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之际举行的此次峰会。


我们本着“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宗旨,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中非之间的真挚友谊和团结合作,探讨了新形势下中非合作的共同目标和发展方向,讨论取得了积极成效。


认识到经过双方共同努力,2000年成立的中非合作论坛已成为双方开展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决心进一步发挥其作用。为此,我们重申坚持中非合作论坛已通过的各项文件所确立的宗旨和目标。


我们认为,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着复杂、深刻的变化,人类社会相互依存日益加深,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成为时代的潮流和各国的优先目标。


主张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所有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国际准则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强调尊重和维护世界的多样性,世界各国不分大小贫富强弱应彼此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不同文明和发展模式应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和谐共存。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情况下,主张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呼吁世界贸易组织重启“多哈回合”谈判,推动全球经济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各国共享成果、普遍发展、共同繁荣。


主张联合国以及其他各类多边体系进行改革,更好地服务于国际社会所有成员;主张通过改革加强联合国作用,充分发挥联合国大会的职能,更加重视发展问题;主张优先增加非洲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和其他各机构的代表性和充分参与。


我们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致力于稳定、发展和振兴,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大贡献。


非洲国家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深感鼓舞并表示祝贺,希望中国国家建设取得更大成就;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立场,支持中国和平统一大业。


中国高度评价非洲在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区域合作、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进步;赞赏非洲国家和非洲联盟等地区组织及次地区组织为此发挥的积极作用;重申支持非洲国家联合自强,自主解决非洲问题,支持非洲地区组织和次地区组织推动经济一体化的努力,支持非洲国家实施“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


我们呼吁国际社会鼓励并支持非洲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努力,为非洲国家和平解决冲突和进行战后重建提供更大帮助,特别呼吁发达国家增加官方发展援助,切实兑现开放市场和减免债务等承诺,呼吁有关国际组织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增强非洲减贫、减灾、防治荒漠化的能力,帮助非洲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重债穷国和小岛屿、内陆国家的发展问题应受到更大关注。


我们认为,中非之间有着良好的团结与合作传统,长期以来真诚相待、休戚与共;中非友谊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历久弥坚,深入人心。


我们认为,新形势下中非发展目标一致,利益相近,合作前景广阔。深化传统友谊、扩大互利合作,是新世纪中非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的必由之路。


我们郑重宣示,中非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加强高层交往,开展战略对话,增进政治互信,推动世代友好;


--加强互利合作,拓展合作领域,鼓励和促进相互贸易和投资,探索新的合作方式,重点加强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渔业、信息、医疗卫生和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造福双方人民;


--加强治国理政和发展经验的交流和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增强各自自我发展能力;


--加强人文对话,促进人民之间、特别是青年一代的联系与互动,增进在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环保、旅游等领域以及妇女事务的交流和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挑战,按照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精神,维护全体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促进中非合作论坛建设,加强集体对话,推进论坛行动计划与“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以及非洲各国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协调与合作;


--从中非友好大局和双方长远利益出发,通过友好协商妥善处理合作中出现的新课题、新挑战。


我们认为,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中非双方的共同愿望和自主选择,符合双方利益,有利于增进发展中国家的相互声援、团结互助和联合自强,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和谐发展。


我们根据本《宣言》的精神,制定并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


我们对双方参加中非合作论坛第3届部长级会议的部长们的努力和出色工作表示赞赏,对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取得的成果表示高兴,对本次峰会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祝贺。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2009年)

 

1.序言


1.1 2006年11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3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和48个非洲国家(以下简称“双方”)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代表团团长以及外交部长和负责经济合作事务的部长分别出席了峰会和部长会。


1.2双方满意地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年来双方友好合作的发展历程,对中非合作论坛成立6年来互利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并造福于双方人民感到高兴和鼓舞,对第2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2004至2006年)》各项承诺得到切实落实感到满意,决心本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精神,共同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展。


1.3为落实会议成果,规划今后3年中非在各领域的合作,本着“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宗旨,双方共同制定并一致通过本行动计划。


2.政治领域合作


2.1高层互访及对话


注意到中非合作论坛第2届部长级会议以来,中非领导人互访及交往明显增加。希望继续保持高层互访及对话势头,增进传统友谊和相互信任;同意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经常交换意见,密切协调和合作,并就治国理政交流经验,谋求共同发展和进步。


2.2磋商与合作机制


2.2.1认为中非合作论坛已成为中非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决定在论坛框架下积极落实后续行动,积极探讨加强后续机制建设,促进沟通与合作。


2.2.2同意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建立中非外长级定期政治对话机制。在每届论坛部长级会议次年,中非双方外长在出席联合国大会之际在纽约举行政治磋商,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交换意见。


2.2.3 决心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现有双边委员会、外交部政治磋商、经贸混委会、科技联委会等机制,充分发挥其作用;扩大中国与非洲国家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和区域组织中的合作;在平等、互利、共赢基础上,积极探索中非与第三方开展务实合作。


2.3 立法机构、地方政府等交往


2.3.1 本着相互尊重、增进了解、发展合作的精神,加强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非洲国家议会及泛非议会间各种形式的友好往来。


2.3.2 支持双方建立友好省州或友好城市,促进双方在地方发展管理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2.4领事、司法合作


2.4.1 顺应中非经贸关系和人员往来日益密切的新形势,加强领事合作,采取有效措施,便利双方人员往来,保障双方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2.4.2 促进司法、警务等执法部门的交流与磋商,提高共同防范、侦查和打击犯罪的能力,加强在司法协助、引渡和遣返犯罪嫌疑人以及移民管理等方面的合作,通过协商解决非法移民问题。


2.5中国与非洲联盟及非洲次区域组织的合作


2.5.1 高度评价非洲联盟以及非洲次区域组织和金融机构在促进非洲联合自强、维护地区和平、推动区域合作和发展经济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及取得的成就。


2.5.2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强同非洲联盟以及非洲次区域组织和机构的合作,支持非洲联盟在解决非洲问题中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


2.5.3为支持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加快一体化建设的努力,中方将帮助非洲联盟在亚的斯亚贝巴建设一个会议中心。


2.5.4双方积极评价中非合作论坛与“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PAD)的合作,决心加强这一合作,进一步探讨双方合作的具体方式和领域。


3. 经济领域合作


3.1农业


3.1.1强调农业在各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加强农业合作,对双方消除贫困、促进发展以及保障粮食安全将发挥积极作用。


3.1.2高兴地看到中非农业合作取得较大进展,决心加强在种植业、畜牧业、灌溉、渔业、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动植物卫生与食品安全和疫病防治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探讨开展农业合作的新形式和新途径。


3.1.3中方决定:


----向非洲派遣100名高级农业技术专家,在非洲建立10个有特色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对非农业投资,进一步参与非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机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业。


----加强与非洲在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


----加强与非洲国家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内的合作。


3.2投资与企业合作


3.2.1 高兴地看到自2003年中非合作论坛第2届部长级会议以来双向投资稳步增长,投资领域不断拓宽;认为这有助于密切双方经济联系,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承诺继续鼓励和支持相互投资,积极探讨扩大投资合作的新领域、新方式,并采取切实措施维护其健康发展。


3.2.2 推动商签并落实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营造良好的投资合作环境,保护双方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承诺对双方的投资企业在许可手续、物品通关、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便利。


3.2.3高兴地看到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和第2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在北京峰会期间成功举行。对“中国—非洲联合工商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希望并支持其成为促进中非之间开展务实经贸与投资合作的有效沟通平台。


3.2.4致力于加强双方中小企业合作,推动非洲工业发展,增强生产和出口能力。


3.2.5中国政府重视推动扩大对非投资,决定支持中国有关银行设立中非发展基金,逐步达到总额50亿美元,鼓励和支持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兴办有利于提高非洲国家技术水平、增加就业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


3.2.6 中国愿在今后3年内支持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在有条件的非洲国家建立3-5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3.3贸易


高兴地看到中非合作论坛第2届部长级会议以来双边贸易快速发展,认为进一步扩大中非贸易符合双方的利益。决定:


----继续致力于为中非贸易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促使中非贸易向平衡方向发展。中方承诺进一步向非洲国家开放市场,将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输华商品零关税待遇受惠商品由190个税目扩大到440多个税目,并尽快与有关国家进行磋商,早日签署协议并付诸实施。


----加强双方在海关、税务、检验检疫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中非贸易健康、有序发展。


----本着互谅互让原则,通过双、多边友好协商,妥善解决贸易分歧和摩擦。


----逐步完善“中国-非洲联合工商会”机制,充分发挥其沟通、协调和促进作用。


3.4金融


3.4.1 高兴地看到中国有关金融机构与非洲开发银行、东南非贸易与开发银行、西非开发银行等非洲金融机构进行了富有成果的合作,决定继续推动相关合作并支持双方商业银行间开展业务往来,充实中非经济合作的内涵。


3.4.2 中方鼓励中国金融机构在非洲设立更多分支机构,非洲方面愿意就此提供必要协助;非洲方面预祝中国承办非洲开发银行2007年年会取得成功。


3.5基础设施建设


3.5.1注意到基础设施建设在非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有适合非洲的相关技术和发展经验,双方合作潜力巨大。同意继续将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通讯、水利、电力等设施建设作为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


3.5.2中国政府将继续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注重加强与非洲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


3.5.3非洲方面承诺继续加大在该领域的开放度,欢迎中国企业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并为此提供必要的协助与便利。


3.6能源、资源合作


3.6.1 注意到中非在能源、资源领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加强在该领域的信息交流与务实合作,符合双方的长远利益;决心根据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采取多样化的合作方式,鼓励和支持双方企业共同开发和合理利用双方的能源、资源。


3.6.2 中方高度重视在合作中帮助非洲国家将能源、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7科技、信息、航运、质检等领域合作


3.7.1 本着相互尊重、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在科技应用、技术开发、成果转让等方面的合作。中国将继续为非洲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开展技术援助示范项目,推动中国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在非洲的推广和应用。


3.7.2加强在共同感兴趣的农业生物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地质勘查、采矿技术和新药研发等领域的科技合作。


3.7.3加强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电信普遍服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电信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中国支持非洲国家根据突尼斯信息峰会的建议推动缩小数字鸿沟、加快信息社会建设的努力。


3.7.4 鼓励双方航空、海运企业建立更多的连接中国与非洲的直达航线。


3.7.5进一步加强在认证认可、标准、计量、消费品安全、工业品质量检验、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领域的合作。


4.国际事务中的合作


4.1认为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双方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合作,有利于维护双方及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4.2重申尊重《联合国宪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非洲联盟章程》的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共同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通过改革提高联合国的权威和效率,主张改革应坚持民主协商,有利于维护会员国团结并充分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关切;安理会改革应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代表性,应通过充分和深入讨论,达成协商一致。


4.3欢迎联合国成立人权理事会,决心加强双方在理事会中的合作,共同推动理事会致力于尊重各国、各地区历史、文化和宗教背景,促进不同文明、文化和宗教间对话,同等重视公民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优先关注发展权,处理好人权问题,消除双重标准和政治化。


4.4承诺加强协调与配合,推动尽早恢复多哈回合谈判并取得平衡的、有份量的、可以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切实推动作用的一揽子成果。推动有关谈判充分考虑发展中成员的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落实针对发展中成员的特殊和差别待遇,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并从中切实受益。中国支持尚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非洲国家的“入世”努力。


4.5意识到非洲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推动国际社会积极营造有利于消除贫困和实现共同发展的国际环境,切实落实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的成果,继续加强联合国在发展领域的作用,推动建立公平、合理、有效的千年发展目标进展评估框架,监督和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承诺的落实。呼吁“消除贫穷世界团结基金”更多关注非洲发展问题。希望国际社会关注非洲小岛屿、内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4.6加强在反恐领域的合作,谴责并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反对双重标准,支持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国际反恐斗争中发挥主导作用,并帮助非洲国家增强反恐能力。中国高兴地看到非盟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公约生效,以及非洲恐怖主义研究和调查中心成立,并将研究同非洲国家开展反恐合作的方式。


4.7呼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核裁军和防止核武器扩散进程,支持非洲在自愿基础上实现无核武器区目标的努力。中国承诺继续支持并参与非洲人道主义扫雷进程,以及打击轻、小武器非法贸易的努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资金、物资援助以及相关培训。


4.8认识到自然灾害、难民和流离失所者、非法移民、跨国犯罪、毒品走私、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提出新的挑战,同意在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指导下,加强双方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4.9积极推动国际社会关注并切实帮助解决非洲地区冲突,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努力维护非洲的根本利益。中国愿与非洲加强在预防、控制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的合作。


5.社会发展领域合作


5.1发展援助与减债


5.1.1 注意到中国长期以来向非洲国家积极提供了发展援助,并减免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对华到期政府债务,认为这种真诚、无私的帮助对于非洲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5.1.2 中国政府决定:


----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非洲国家提供发展援助,至2009年,将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规模在2006年的基础上增加1倍。


----今后3年内向非洲国家提供3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和20亿美元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贷款条件进一步优惠,特别是对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更加优惠。


----免除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05年底对华到期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积极参与国际多边框架下的对非减债行动。


----积极参加非洲战后重建、人道主义救援、减贫等方面的对非双边和多边援助计划。


5.2人力资源开发


5.2.1满意地看到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合作论坛第2届部长级会议确定的2004至2006年人力资源培训计划已顺利完成,中方在“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项下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1万多人。


5.2.2中国政府将根据非洲国家不同需要,继续有针对性地帮助培养各类专业和管理人才,完善后续跟踪机制,提高培训效果,并承诺,今后3年内在“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基础上加大投入,为非洲国家提供各类培训1.5万人次。非洲方面承诺在推选参训人员以及后勤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和保障。


5.3文化


5.3.1对双方文化交流与合作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认为中国和非洲都拥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加强中非文明交流与文化互鉴,有助于充实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也有助于倡导世界不同文明的对话交流,共创和谐世界。


5.3.2决心积极落实中非双边政府间交流计划项目,推动和支持双方地方与民间开展文化艺术演展等活动。非洲方面对中方设立《非洲文化人士访问计划》、促进中非文化界交流表示赞赏。


5.4教育


5.4.1意识到教育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决定在现有良好基础上扩大中非教育合作。


5.4.2注意到中非教育部长论坛于去年11月成功召开,认为定期举办中非教育部长论坛有助于推动双方教育领域的合作与对话。


5.4.3决心鼓励双方高等院校开展交流与合作,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双方互派留学生合作的实际效果,积极商讨签订中国与非洲国家间的学历认证协议。


5.4.4中国政府决定:


----今后3年内为非洲国家援助100所农村学校。


----在2009年之前,将向非洲国家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名额由目前的每年2000人次增加到4000人次。


----每年为非洲国家培训一定数量的教育行政官员、大、中小学及职业教育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


----根据非洲国家的需要和要求,在非洲设立孔子学院,帮助非洲国家开展汉语教学。鼓励中国有关院校开展非洲语言教学。


5.5医疗卫生


5.5.1对中非合作论坛第2届部长级会议以来双方在卫生领域的合作成果表示满意,有关非洲国家特别感谢中国援非医疗队员不畏困难、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承诺为中国医疗队提供合适的工作及生活条件。


5.5.2高兴地注意到中国政府在防治疟疾、艾滋病和禽流感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及时给予非洲国家必要的帮助。决心加强双方在艾滋病、疟疾、肺结核、埃博拉、基孔肯雅及禽流感等传染病防治、卫生检疫以及公共卫生应急机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5.5.3中国政府决定:


----今后3年内,为非洲国家援助30所医院,并提供3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用于向非洲国家提供防疟药品和设立30个抗疟中心。


----今后3年内,将根据自身能力及非洲国家需要,续派、新派和增派医疗队,并与非洲国家积极探索派遣医疗队的新方式。


----继续向非洲国家提供所需的药品和医疗物资援助,帮助非洲国家建立和改善医疗设施、培训医疗人员。


5.6环境保护


5.6.1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对双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高兴地注意到中非环保合作会议于2005年2月成功召开,双方环保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非洲国家对中国政府捐资设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非环境中心表示赞赏。


5.6.2决心加强双方环保领域对话与交流及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今后3年内中方将逐年增加培训非洲国家环境管理人员和专家的数量。促进双方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开展多边环保合作。


5.6.3同意推动双方在能力建设、水污染和荒漠化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环保产业和环境示范项目等领域的合作。


5.7旅游


5.7.1高兴地看到中非旅游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认为这将有助于增进双方人民间的了解和友谊。


5.7.2注意到自2003年中非合作论坛第2届部长级会议以后,已增加乌干达、马达加斯加、博茨瓦纳、莱索托、纳米比亚、加纳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国。中国政府决定新增加阿尔及利亚、佛得角、喀麦隆、加蓬、卢旺达、马里、莫桑比克、贝宁、尼日利亚等9国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使中国在非洲批准开放的旅游目的地国增至26个。中国政府今后将根据非方要求,给予更多条件具备的非洲国家“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地位。非洲方面欢迎更多的中国旅游者赴非旅游,并鼓励其国民赴华旅游。


5.8新闻


5.8.1意识到双方新闻媒体加强交往有助于全面、客观报道对方。鼓励双方新闻媒体在促进彼此了解、增进相互友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5.8.2支持双方政府新闻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增加双方新闻团组互访。


5.8.3支持和鼓励双方新闻媒体加强对对方的采访报道,愿为双方媒体互派记者常驻或短期采访提供协助与便利。


5.8.4中方将继续举办新闻研修班等活动,邀请非洲国家新闻主管机构、新闻媒体负责人和记者来华交流采访,探讨有效合作方式。


5.8.5同意加强双方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合作。中方将重点协助非洲国家培训广播电视人员。


5.9民间与青年、妇女交流


5.9.1注意到民间交流对中非人民间增进了解、深化友谊发挥着重要作用,决心加强双方民间往来,巩固传统友谊,推动世代友好。


5.9.2对中非青年交流取得的进展感到满意,认为中非青年联欢节在增进中非青年相互了解和友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意在今后3年内,发展和完善中非青年交流网络和中非青年集体对话机制,继续举办中非青年联欢节,促进中非青年发展领域的合作。


5.9.3中国决定逐步扩大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非洲服务计划,今后3年内派遣300名青年志愿者赴非洲国家从事医疗、卫生、体育、农业、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


5.9.4意识到促进性别平等、提高妇女地位的重要性,高兴地看到中非妇女间业已存在的广泛交往,决心通过多种形式加强这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5.9.5中国重视并愿扩大同非洲国家开展体育交流与合作。非洲国家支持中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积极参与这一体育盛会,并预祝2008年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