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一篇文章,作为总结过去与展望未来的新起点。大学毕业七年整,曾在不像非洲的北非阿尔及利亚国家工作过五年时间。一直担任的是项目中法翻译,曾认识、听说过在非洲打拼的同行或其他领域的人,其中有的人已经回国或仍然继续选择在非洲工作。我都觉得他们在非洲工作过的岁月是一生中最斑斓,也最值得纪念的一段时光。
法语同行张前辈,是我在2011年面试某驻刚果(金)铜钴矿业公司时认识的,如今也快50岁了,驻外二十余载,现在依旧在卢本巴西担任部门主管。由于要经常需要在铜矿现场进行日常工作,每天工作结束时衣服都落满了各种金属,真是练就了一身的“钢铁侠”啊!
在阿尔及利亚某国企建筑公司特来母森省(Tlemcen)房建项目刚刚开工时,我们项目的姚总工,工作一丝不苟,有时候,由于翻译人手不够,需要自学法语,而像他这样的工程师不只一个,项目上很多技术人员都可以在没有翻译出席时,陪同监理公司、质检站到现场对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说起姚总工,不得不提的是,2015年5月,他的孩子出生了,可那时,他所在的项目正值工程最终验收的重要阶段,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回国守护在妻子身旁迎接孩子的出生。然而,这个项目刚刚结束,紧接着又被派往另一个即将开工的项目,回国休假也是一拖再拖,只有在每天工作之余通过网络视频或者妻子发来的照片看看刚出生的小公主。
繁忙的现场施工
10000套大型公租房项目,是我所在的分公司自在阿成立以来所承建的最大项目。现任项目经理李经理,在一次项目聚餐时跟我们讲起:当时他在国内刚刚休了不到两周的假期,便接到分公司领导的通知,任命他担任10000套项目经理。那时,他的姥姥正在病重期间,没能守在病床前照看她,便带着遗憾和愧疚踏上了飞机。然而,他到项目没有几天,就得知,姥姥在他走的第二天就去世了。世上没有什么比亲情更珍贵的了,俗话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然而面对海外项目的特殊性与紧迫性,他毅然选择了以公司发展为大局,主持刚刚开工的项目。在现场天气有时达到50度的情况下,从办公室和员工宿舍的临建到安装塔吊和搅拌站;从开挖地基到完成首次浇筑计划;从浇筑完首层楼板到首栋建筑的封顶,他都默默坚守在现场工作指挥。
炎热的夏季,项目现场混凝土标养室达50度
项目的娱乐设施
组织现场工人浇筑
第二次回国休假,在飞机上偶然认识了以前在中建总公司工作过的翻译,现在的他转行创业了,利用自己工作期间在阿所积累的人脉和资源,开始自行创业。他开设了第一家在阿华人幼儿园,还与当地设计院独立设计并施工了1000套住房项目。可以说,大有作为,完成了转行的华丽转身,创业收益颇丰。
听说过一个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法语系优秀的男翻译,08年毕业以后一直在某山东企业驻多哥洛美公司工作,女友对他的工作也是十分支持。他们一个在国外打拼,一个在国内奋斗,他们的异地恋就像洛美蔚蓝的海水一样炫美,异地恋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和相爱。男生也在回国后,向等待了自己五年的女友求婚了。
公司有曾经在利比亚工作过的一个后勤采购和一个商务经理。一次过节聚会时,他俩特地干了一杯,理由是,向"曾经利比亚战火纷飞的岁月"致敬。这么久,我才知道他们的关系就如同战友一样,一起经历战乱和平,又被一同派往另一个国家,我想他们那段在非洲工作的经历会是一生最值得回味的吧!
现在,说说我吧,曾经是一枚典型的女非漂,一直担任房建项目法语翻译。主要负责公司里中阿方人员的日常生活沟通、现场验收、出席监理例会、翻译财务报表、工程日志、量单、合同等。记得第一次,出席一个非常普通的监理例会,我因从未接触过水利方面的词汇,连最简单的regard(检查井)都听不懂。于是,开始一点一滴的积累,把从项目开工的资料都认真的翻阅了一遍,中法文不理解的,全部都抄写下来,查阅技术词典、谷歌网。有次外出办事,因为不太懂财务词汇,曾把“timbre fiscal(税票)”理解成了“邮票”,结果还在税务局跟工作人员理论了起来。现在想想正是这些看似很囧的教训在职业道路上帮助到了我并得以进步。尤其是在非洲,翻译是语言的使者,在沟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一定要在平时注意积累、刻苦练习,才能破茧成蝶。
以上这些“一带一路”的小故事,都很好的诠释了,每个在非洲奋斗的人,都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铭刻在心。
加油在非洲打拼的你,你们的故事永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