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得角
来源:中非合作网
类型:原创
2007年12月,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1月,佛正式从最不发达国家毕业,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佛得角资源匮乏,主要矿产有石灰石、白榴火山灰、浮石、岩盐等。工业基础薄弱,以建筑业为主。中小建筑公司主要从事商业和民用住宅建筑,几家大公司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建设。制业不发达,近年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目前不足1%。有中小工厂150余家,主要从事制衣、制鞋、水产加工、酿酒、饮料装瓶等。
全国25%的人口从事农业和渔业。可耕地3.9万公顷(不含牧场),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0%。主要产品有玉米、豆类、薯类、甘蔗、香蕉、咖啡等。
佛有734265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较丰富,尚未完全开发利用。
佛得角海滩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位置,主要包括旅游、运输、商务和公共服务。45%以上的劳动人口从事服务业。其中旅游业已成为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主要来源,旅游基础设施发展迅速。
岛内港口和公路等运输设施较完备。公路总长2250公里,主要是石块路。现有各种机动车辆7.8万辆。萨尔岛的阿?卡布拉尔国际机场可供起降波音747客机,年客流量30万人次。首都普拉亚国际机场、博阿维斯塔岛市国际机场分别于2005年11月和2007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佛得角航空公司辟有通往欧洲、非洲、巴西和美国的国际航线,葡萄牙等欧洲国家航空公司和包机公司有飞往佛得角的航班。全年航空旅客130.8万人次。全国共有港口8个,最大港口为明德罗市的大港(Porto Grande)。2005年底,政府开始扩建普拉亚港。佛有通往葡萄牙、西班牙、北欧、巴西和非洲大陆的班轮。
佛得角文化的核心是诗歌,它常体现在莫尔那(Morna旋律缓慢而悠扬的歌曲),民间故事和小说中。佛得角的手工艺制品非常值得一提,无论是从手工业制品的材料还是产品的主题上来看,都生动的反应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平组织(一种编织物),机织的衣服和棉线编织挂毯都是这个地区工匠极具代表性的作品。红色粘土也是佛得角工匠们塑造典型形象时不可却少的一种材料。椰子壳做的雕塑、蜡染布、贝壳做的装饰品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工艺品。陶艺是佛得角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到目前为止,除了来自博阿维斯塔岛的产品,佛得角生产的实用性物品外形上都沿袭了非洲的传统。一些女性陶艺制造者还用塑料和铝等材料和一些发展的新理念一点一点渗透到了创作中。
佛得角拥有丰富的美食和各种各样的海产品。最具国家特色的一道菜卡除巴(Cachupa)是用鱼或其他肉和豆类及玉米一起煮制而成的。当地的白酒Grogue非常有名,是用甘蔗酿成,还有各种带有天然的果香和药草香味的传统家庭自酿酒。
在佛得角的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欧洲和非洲元素。其音乐形式多种多样,最流行的就是《莫尔那》(Morna其特色就是节奏慢、忧郁并多为小调音乐),还有一切其他的舞蹈音乐,如《福娜娜》(《Funaná》)和踢踏舞《Batuku》)、这些舞曲在圣地亚哥非常流行;还有可拉代拉(《Coladeira》)是一种节奏快、清和的舞曲形式。
|
旅行社在线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