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主页 >> 专家论坛 >>
贺文萍: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为非洲经济增长注入活力
来源:国际在线     类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贺文萍女士日前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在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的启迪和帮助下,非洲正在形成稳步发展的活力。
 
在世界经济危机特别是欧洲陷入衰退的背景下,2011年非洲依然保持着平均5%的增长水平,世界增长率最高的十个国家中有半数来自于非洲。贺文萍认为,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是,近年来非洲国家纷纷开始调整国内经济结构,加大了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目前,创业投资的氛围已在非洲大陆悄然兴起。贺文萍说:“去年我去卢旺达(等国)呆过两个多月,感到包括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他们现在有很强的这种创业和投资的氛围,这是非洲内部产生的经济调整的结构。政府也相应出台了很多有利的政策,比如说卢旺达等很多国家都制定了VISION2020甚至VISION2030年的规划目标,寻准自己发展的比较优势。”
 
贺文萍分析认为,非洲国家自独立以来,经济上长期依赖原材料出口。近年来,发达经济体特别是欧洲经济遭受重创,其原料进口需求锐减并大幅减少了对非援助,给非洲发展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不过,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对原材料的需求,成为推动非洲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贺文萍还指出,中国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近年在经贸合作、发展援助等方面给予非洲巨大的帮助。如,中非高新技术产业合作比重进一步加大,中国与赞比亚、埃塞俄比亚等合作建立经贸合作区等,这些都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贺文萍认为,中非合作的深化发展,还得益于中国能够提供适合于非洲发展的技术和经验。她说:“三十年前,中国和马拉维、布基纳法索的人均GDP水平一样,一样穷。我们是后发国家。中国的问题和非洲一样多,我们有56个部族,也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迅速的城市化。我认为,中国的发展经验是我们作为新兴国家能够给非洲国家最宝贵的东西。”
 
近年来,中国在帮助非洲国家加强道路、桥梁、港口、水库等基础设置建设的同时,还向非洲国家转移了很多实用型的技术和生产经验。比如,在农业领域,中国人教当地人种植水稻、棉花,培植蘑菇,发展渔业和畜牧业等,当地老百姓学起来很快,也很容易得到快速传播。这些措施不但显著改善了当地民生,还显著增强了非洲国家实现自主发展的能力。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客户服务  |  广告合作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指导单位: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组委会 主办单位:中流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中非合作网    未经许可 不得复制    京ICP备 190543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0084